QY球友会体育

我国驾驶人道路驾驶技能考试模式沿革与趋势探讨!员能力人员评估

作者:QY球友会体育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1-30 17:33:27

  駕駛人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是對駕駛人在實際道路場景下應對交通環境變化、操作車輛規範安全高效通行能力的考核,是駕駛人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機動化進程的突飛猛進,道路交通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駕駛人所需駕駛的車輛性能、道路條件、交通場景日益多元複雜,對其實際駕駛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作爲駕駛人駕駛資格准入的必要環節,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也需與時俱進、優化調整。本文系統回顧我國駕駛人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發展沿革,立足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在駕考中的定位,分析影響考試發展的內外因及特征,提出未來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發展趨勢研判設想,以期爲未來駕考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是駕駛人考試的重要組成,是在駕駛理論知識考試基礎上的“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自1950年交通部發布的《汽車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規定駕駛人考試以來,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在整體駕駛人考試制度中的發展沿革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汽車總體數量少、使用單位少,以國營運輸企業爲主。此階段我國駕駛培訓主要依靠“師徒制”“以運代訓”的方式進行,道路駕駛考試以實際道路爲主。1985年公安部發布實施的《城市機動車駕駛員考試暫行辦法》規定,道路駕駛考試要在城市有代表性的街道上進行,有條件的可結合場內模擬設施進行。考試項目設計主要包括起步、停車、轉彎、掉頭,路段需滿足設置信號燈、標志標線、上下坡、彎道、橋梁等。考試要求時✅間不得少于20分鍾,裏程不得少于3公裏。考試評判則全部爲人工評判,根據駕駛操作情況、遵守規則情況進行判定。

  1996年,公安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辦法》(公安部令第29號),標志著駕駛人考試管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該階段,部令正式提出了科目考試概念,設計了科目一(交通法規與相關知識)、科目二(場地駕駛)、科目三(道路駕駛)考試科目。同時,規定了考試基本要求,科目一題庫統一,科目二樁考圖全國統一,科目三考核項目和扣分標准全國統一。在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科目中,考試內容包括在實際道路上正確操縱駕駛機動車的能力,遵守交通法規行駛的程度,駕駛姿勢,以及觀察、判斷、預見等綜合控✅制車輛的能力。考試方法上,科目三采用考試人員與被考人同乘考試車(兩輪車及無法同乘的車輛除外),按照道路考試必考行爲用減分法進行評判得分。評判合格標准:大型客車90分以上,大型貨車80分以上,其他機動車70分以上;由操縱駕駛機動車,遵守✅交通法規行駛,觀察、判斷、預防、應變等綜合駕駛能力三項內容組成,按不同車型設定必須考核的項目,並設定不合格、減20分、減10分、減5分的減分標准。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從法律層面設定了駕駛人考試制度。爲進一步規範駕駛人考試管理,公安部自2004年以來制修訂了《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公安部令第71號、91號、111號、123號、139號、162號),並配套制定《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等系列行業標准,細化完善駕駛人考試管理制度,推動駕駛人考試內容更加合理、方法更加科學、流程更加規範。該階段,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內容、方法、評判標准、技術應用也隨著機動化發展進程而不斷調整。如,部令第71號規定了道路駕駛技能考試項目爲9項內容,在部令第91號中則調整爲13項,部令第123號中更完善爲16項。曆次部令對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相關要求具體見表1。同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駕駛人考試評判和監管工作逐步改革創新,通過采用電子方式評判,推動考試過程、考試結果信息的實時監控與上傳,實現對考試過程的公平公正評判和監督。

  從目標層來講,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駕駛人應對實際道路場景駕駛能力的客觀評估考核,其推動發展的動力則表現爲現有考試模式是否能夠達到既定目標。以當前駕駛人考試爲例,實際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內容方法設計體現了對駕駛人應對場景(項目)的能力考核,但場景(項目)內容、數量、評判標准等與實際道路環境的一致性還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概要反映或者全貌體現實際道路交通環境,實現的目標水平不夠高。從結構層來講,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包括考試線路(項目)、考試車輛、考試系統、考試員等要素,要素之間的協調性以及要素對目標的支撐性決定了考試本身目標的實現水平。目前,在考試線路方面,普遍設置偏遠、交通量少,不能反映真實交通情況;在考試車輛方面,普遍存在車輛老舊、操作性能差的情況,且在車輛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下差異日益明顯;在考試系統方面,機械式、電子式的評判模式相對固化;在考試員方面,普遍存在警力不足、安全員隨車的情況,人工評判缺失。諸如以上情形,均制約了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目標的實現,成爲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發展探索新路徑、新方向的重要動因。

  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發展,除了考試本身目標和組成影響外,外部的技術、政策、社會等因素也是關鍵。在技術因素方面,在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應用新技術日益普遍和多元的情況下,新技術的發展對其模式影響十分深刻,傳統人工考試逐步走向使用更爲成熟的數據通信、圖像識別、空間定位等技術,以及以計算機評判爲載體的評判方法。在政策因素方面,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管理政策、技術政策影響尤爲突出,對考場、考試系統、考試裏程項目等管理性政策的制定,直接影響考試質效。在社會因素方面,考生群衆文化水平、對機動車的熟悉水平、對道路交通的認知水平乃至社會情緒也是影響道路駕駛技能發展的重要因素。考試內容方法設計、考試系統的使用、考試組織管理等考試組成要素,要與當前社會發展相適應,符合群衆對考試的整體認知,既要避免簡單化導致駕考質量降低、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也要避免過度複雜化導致考試難度增加、影響群衆駕車出行權益。

  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目標在于考核駕駛人實際駕駛車輛應對道路場景環境的能力,其發展與未來交通環境息息相關。

  近年來,我國道路交通系統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人、車、路、環境等要素分析主要表現如下:一是高度機動化。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群衆購車能力大幅提升,機動車迅速走進普通家庭。截至2023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輛,其中汽車3.36億輛,我國機動車和汽車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從人均水平來看,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達到238輛/千人,2010年僅爲67.8輛/千人。在此背景下,群衆對機動車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導向則更加突出面向應用場景的駕駛操作。二是車輛智能化。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信息通信技術與汽車、交通産業跨界融合日益加深,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程度越來越高,高級輔助駕駛功能逐漸成爲新車型的常規配置,對駕駛人操作智能車、電動車✅要求,以及與智能網聯車輛混行要求越來越高。三是人口老齡化。我國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駕駛人群體的老齡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目前,全國共有60周歲以上駕駛人2400多萬,近5年年均增幅高達13%,是同期駕駛人增幅比例的2倍。老年人安全駕車要求愈加明顯。四是道路網絡化。我國道路網建設日益密集,截至2023年底,全國公路通車裏程達543.68萬公裏,城市道路總裏程超55萬公裏,路網通達性水平也大幅提升。我國幅員遼闊,各類道路建設條件複雜,各類氣候條件多變,出行場景多樣化也要求駕駛人必須具備紮實的駕駛技能。此外,從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發現,駕駛人駕駛操作層面的違法違規行爲也十分突出,不按規定讓行、違法變道、違法超車、違法會車等違反通行規則行爲,以及駕駛操作不當等因素導致的事故占比居高不下,反映出駕駛人駕駛操作能力不足、風險防範和應急能力差等問題,暴露了駕駛技能考試中對相應考核的缺失或滯後。

  面向未來道路交通安全新形勢、群衆駕車出行新需求,結合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等因素,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發展呈現新特征、新趨勢。一是內容全息化。突破傳統駕駛技能考試過分強調對車輛操控能力的考核,建立全維度的駕駛能力評估體系,涵蓋基本操作、規則遵守、風險防範、應急處置等多個維度,建立科學、合理、全面、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突出技能與意識的融合、場景與操作的配合,切實全面反映駕駛人駕駛操作能力。二是方法系統化。基于道路駕駛技能考核內容的優化調整,推進配套考核方法的改革,建立以實際道路項目爲主體、數字孿生模擬場景爲拓展的考核場景,涵蓋操控場景、規則場景、風險場景、應急場景等多元場景,真實反映實際駕車需求,真實考核駕駛人道路駕駛技能。三是評判數字化。改變傳統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機械式、對點式的評判,建立駕駛全過程數據采集與評估的評判方法,運用駕駛過程中采集的車輛運行、駕駛行爲、道路場景等全息數據,融合安全、高效、有序等要求,開展駕駛能力客觀評估。四是應用智能化。全力推進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智能化應用,緊密結合人工智能、圖像識別、5G等技術,推動道路技能考核場景智能識別、數據智能彙聚、能力智能評估,實現對駕駛能力的智能考核,解決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中的人力資源、評判失誤等問題。五是考核專業化。積極應對車輛智能化、人口老齡化等特征,針對道路交通發展特別是道路交通事故暴露的車輛操作不當、老年人群體事故突出的問題,探索創新專業車輛、專業人群的專業考核模式,提高駕駛人考試對事故預防的有效應對能力。

  道路駕駛技能考試,是駕駛人考試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群衆駕車出行的重要前提,關乎安全、關乎民生。我國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開展了較多的技術應用和政策探索。隨著新技術、新環境的變化,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也亟需進行調整變革,積極適應高度機動化、車輛智能化、人口老齡化、路網複雜化等形勢,充分考量考試內容方法、考場和系統等要素,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推進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的有效變革,保障駕駛人考試質量,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夯基壘台。(作者單位: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本文爲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

上一篇:驾驶员能力人员评估菏泽公交2024年星级考试:提升服务质量打
下一篇:成品片a人免费入口_成品片a人免费入口V-驾驶员评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