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球友会体育

原型制造图纸《创客》再版吹响中国“创客”前进的号角

作者:QY球友会体育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2-03 19:05:31

  創客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爲導向的主題上,例如電子、機械、機器人、3D打印等,也包括相關工具的熟練使用,如CNC、激光切割機等,還包括傳統的金屬加工、木工及藝術創作,例如鑄造、手工藝品等。

原型制造图纸《创客》再版吹响中国“创客”前进的号角(图1)

  兩年多之前第一次讀到克裏斯·安德森的《創客》時驚喜與失落同在,驚喜在于這本書較爲完整地整理了技術如何重新定義制造業的原因與過程,失落則在于這本書描述的情形完全美國化,與當時中國的互聯網産業環境、政策環境毫無匹配度。

  今年8月聽到《創客》中文版再版時,這種複雜的情緒再次襲上心頭,而此時的中國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可謂“天翻地覆”的變化。

  過去兩年,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不斷攻城略地、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由軟件(App)創業潮到硬件創業此起彼伏;移動互聯網釋放著巨大紅利,信息類應用(微信)、移動支付類應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O2O應用(以外賣類應用爲代表)、按需經濟類應用(包括Uber、滴滴、Airbnb)幾乎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國家層面,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雙創”熱潮正在席卷整個中國。

  這一切對于中國創客們意味著什麽呢?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從什麽是“創客”入手。

  “創客”一詞來自于英語“maker”,其准確解釋爲不以贏利爲目標,把創意轉變爲現實的人,更是將創客定義爲一群酷愛科技、熱衷實踐的人群。這群人以分享技術、交流思想爲樂,他們通過線上線下社區的形式構成了創客精神的集中展示——創客運動。

  安德森筆下的創客運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舊金山,彼時,一群熱愛動手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或是修改一些電器,或是自己做一些小玩意兒,其中最著名的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會員裏,就有蘋果公司的兩位創始人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

  而在“創客”登上國內主流媒體之後,迅速與創業者一詞混淆。深圳創客機構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曾這樣表達自己的不滿:“隨著市場關注度增加,大家都以爲創客就是創業的人,有創業想法的人,簡單化、符號化。在我看來,創客不是完全這樣的意義。我們過去講的創客,包括我們自己,一定要有不一樣的想法,並且一定會把它實現,更偏向于造物者。”

  簡而言之,創客與創業者的區別在于:創客是✅興趣驅動,而創業者是商業驅動;創客的“成功”必須創造一些實物,而成功的創業者則可以開發制造任何産品,虛擬或實體;從創客可以轉化爲創業者,這是興趣到商業的轉化;但反過來,這個過程卻不可逆。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創客們是一群僞創業者,他們因興趣愛好聚集在一起,秉承一股“造物者”的心態做産品,本質上說與曾經的手工業者或DIY愛好者沒有不同,但安德森在深入研究了互聯網、創客運動以及制造業之後,將這波由互聯網的推動創客運動描述爲“新工業✅革命得以發生的最後一塊拼圖”,既有手工匠人的原始,又具創新性,實現低成本的高技術。小處開始,大處成長。最重要的是創造出世界需要但尚未了解的産品,雖然這樣的産品與舊模式的大衆經濟學可以說是格格不入,但依然會成爲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創客的“宿命”就是把一個圖紙上的想法變成現實世界裏的一個實物,這是一個艱難的轉化過程。《創客》開頭是安德森回憶自己外公的故事,這也是一個20世紀極其典型的發明家故事:由興趣驅動,自己動手做出原型産品,申請專利,當公司需要量産這些産品時需要付給發明家一定的專利費。安德森寫道:“他(去世後),我在他衆多的專利文件中又找到了很多發明,包括爐竈定時器和類似錄音電話的答錄機。但我也發現,除了自動噴灌系統,再沒有一項發明投放到市場上。”

  互聯網的興起正在縮短這個過程。首先,互聯網是新型的信息聚合分發平台,這使得創意變得相對簡單或者更具大衆性,最直接的體現便是隨著大量專業知識觸手可得,創客們能夠更方便地看到、學到相關知識,從而優化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其次,互聯網不僅讓信息變得觸手可及,也是在逐漸改變整個世界的運作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爲“平台效應”,這對創客們意義重大。

  創客們的創造離不開理論知識,也離不開必要的生産資料以及生産工具。在互聯網深入發展的今天,所有與創客相關的生産資料,從制造、研發、資金甚至到用戶和消費者資源等,都能夠以互聯網開放平台的方式重新被組織起來。

  比如在創意階段,創客們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社區論壇交流自己的看法,消費者也可以參與到整個産品的設計中;籌資時,大量衆籌平台既是創客們的融資場所也是營銷陣地;制造階段,不管是阿裏巴巴、MFG等網站都有諸多適應小批量生産的制造企業;技術實現層面,以3D打印爲代表的新技術不斷湧現,價格不斷下降,成爲當下創客們的最愛。當一切生産資料互聯網平台化後,互聯網成了一種基礎設施,隨著大量基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服務産品出現,創客們獲取資源的成本大大下降,從而將更多精力放在創意和産品設計方面。

  看起來,創客們似乎更喜歡創造一些“有用”的廢物,這與安德森筆下的新工業革命似乎並不契合,難道安德森錯了?

  安德森舉了一個例子:傳統制造業生産第一只橡皮鴨子的成本或高達1萬美元,但之後制造的每一只鴨子都會分攤這筆開支,等第100萬只鴨子下線,每只鴨子的成本僅爲很少的✅原料開銷。用3D打✅印機制作,第一只鴨子只需花費20美元,但成本不會隨生産增加而減少,所以做到第100萬只時支出已大得驚人。

  上述案例中,傳統制造業關注的是邊際成本,因此大規模生産是過去一百多年來整個制造業的主流,正是由于大規模生産,人類才能買到豐富而又低廉的物質産品。但在3D打印與互聯網結合的時代裏,小批量生産的優勢會逐漸顯露,消費者和客戶還可以選擇個性化的産品,並且不必支付高昂的定制費用,這就是安德森對于創客影響力的基本論斷:信制造業,得永生。

  在安德森看來,未來的制造業生産模式都將被徹底改造。大規模生産還將繼續存在,但制造業的工廠毫無疑問會有大的變化,或許不再是人類的工廠,而是機器的工廠;更多基于3D打印的定制化生産將得到消費者認可。這種生産模式將帶來新的變化:第一,隨著創造一件産品的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成爲創客;第二,公司或工廠這種組織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新的在線社區或安德森筆下的開源社區將成爲制造業的重要組織;第三,長尾與免費效應將從互聯網的比特世界延伸到現實的原子世界。

  《創客》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新工業革命”,相較以蒸汽動力爲核心和以內燃機、電力爲核心的前兩次工業革命,這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核心雖然是計算機和互聯網,但在落腳點上卻還是制造業。

  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全球各大經濟體都在發力制造業,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GE公司提出的工業互聯網還是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都在討論互聯網技術對于制造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的創客們來說,創業熱潮帶動了公衆對于創客群體的關注度,使得很多創客的創意成功商業化,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接下來,緊隨制造業的升級轉型,中國創客還將持續享受資本與政策的紅利,這或許是安德森筆下美國創客們所享受不到的機遇,也因此,《創客》的再版吹響了創客前進的號角。(趙賽坡)

上一篇:手板-OFweek3D打印网2025年2月3日
下一篇:原型制造图纸盘点解放战争期间炮兵装备的那些超过100mm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