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思路,外贸开发平台免费
作者:QY球友会体育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2-13 22:33:50
“十四五”以來,全球貿易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沖擊下增速波動明顯,但仍呈現出較強韌性。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貿易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明顯升級、夥伴不斷拓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同時,我國外貿進一步高質量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十五五”期間,須深入精心謀劃、明確思路,進一步推動我國外貿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爲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全球經濟的複蘇作出更大貢獻。
(一)貿易增速放緩,占全球份額出現下滑。從出口規模看,2022年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增速連續放緩。疫情防控期間,我國是少數産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轉的國家。2021年,我國出口實現高速增長,但此後“紅利”消退。受到前期積壓訂單的釋放效應、海外需求環比進一步走弱、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連續收緊及信貸緊縮效應滯後傳導、同期高基數效應的拖累等各類因素影響,2021年以後,我國出口同比增速減緩,2021-2023年出口增速分別爲19.5%、10.3%、0.6%。從進口規模看,2022年以來進口增長同樣顯著減緩,與出口呈現同步態勢。2021年,我國進口增速達到21.1%,創下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快增速紀錄。但2022年,進口增速大幅降至4.2%,2023年則進一步轉爲下降0.3%。從占比看,2022年以來我國出口額和進口額在全球的占比連續兩年出現下降。2021年,我國出口和進口在全球的占比同步創下新高,分別爲14.86%、11.86%。2022年,我國出口和進口所占份額同時下降至2020年以前的水平,分別爲14.22%、10.53%。2023年,我國出口和進口份額繼續小幅下降,分別降至14.21%、10.55%。
(二)貿易夥伴加速轉移,貿易失衡進一步強化。當前,我國主要貿易夥伴正加速從美歐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發生轉移。從出口看,我國對東盟出口比重持續大幅提升,對非洲出口比重穩中有進,對日韓與中國台灣地區出口比重下滑明顯,對美國、歐盟出口比重波動較✅大。近年來,我國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速全面回落,對歐盟、日本等的出口回落趨勢最爲明顯。從進口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是中國大陸進口最主要來源地,但近年來其所占比重下滑趨勢明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東盟和非洲成爲我國進口主要驅動力。2023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19.5萬億元,增長2.8%,占外貿總額的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46.6%。
2019年以來,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應對來自美歐貿易失衡議題的壓力上升。2023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5.79萬億元,是2019年的1.99倍。從影響看,美歐對華逆差問題或成爲爭議焦點。歐洲方面,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歐之間貿易逆差迅速擴大,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兩年內翻了一番,2022年達到曆史最高水平——近4000億歐元,僅德國對華貿易逆差就達840億歐元,較2021年翻倍有余。美國方面,貿易逆差始✅終是其高調實施單邊貿易政策的主要借口,2022年美國對華逆差創下3829億美元新紀錄後加速調整貿易對策,2023年對華貿易逆差大幅收窄,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同比下降了20%。
(三)出口結構持續升級難度加大,與美歐貿易摩擦風險增加。2012-2022年,我國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産品出口份額穩步下降,從23.4%降至18.8%;低等技術密集型産品出口份額保持穩定,從11.4%增長至11.5%;中等技術密集型産品出口份額明顯擴大,從24.5%大幅增長至31.8%;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高等技術密集型産品出口份額呈逐步下降趨勢,從40.8%逐漸✅下降至37.9%。我國制造業出口産品結構的變化表明,當前我國出口結構升級仍然主要是從低級向中級、中高級水平邁進,而高等技術産品出口擴張仍然任重道遠。
“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锂電池、光伏産品)是我國出口産品向中高水平升級的典型代表。2017-2023年,我國“新三樣”出口大幅提升,出口總額從1327億元增長至1.06萬億元,漲幅達到700%。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新三樣”等在美歐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預計未來美歐將加速出台有關貿易限制措施。2023年10月,歐盟正式啓動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歐委會妄稱中國電動汽車獲得“補貼”,之後又給中國電動汽車扣上“産能過剩”“影響國家安全”等大帽子。2024年4月,歐盟通過《外國補貼條例》,相繼對我國光伏、風電企業展開反補貼調查。2024年以來,美國兩院關于限制中國新能源制造的提案不斷。2024年1月,美國國會新法案禁止國防部采購六家中企電池,涉及甯德時代、比亞迪等業內龍頭。
(四)高等技術産品仍較依賴進口,需降低“脫鈎斷鏈”不利影響。2012-2022年,我國高等技術密集型産品進口份額從62.6%擴大至67.4%,中等技術密集型産品進口份額從28.6%降至23.5%,低等技術密集型産品、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産品進口份額基本未發生變化。結合出口結構變化趨勢可以判斷,我國在中等技術密集型産業的産業鏈整合能力、自主供應能力、國際市場競爭力都有上升,因此進口份額下降、出口份額上升;但更重要的是,我國高科技産品研發創新和生産能力仍有不足,高等技術密集型産品進口份額上升、出口份額下降,雖然變動幅度並不劇烈,但這一趨勢性現象表明我國對國際市場上高等技術産品的依賴正在強化。選取美國對我國集中打壓的半導體領域進行分析發現,2017年以來,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進口額均在2021年達到峰值,此後連續兩年明顯下降。2023年進口額較2021年分別下降20.5%、19.0%;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也在2021年創下新高,2022年下降後2023年出現回升。
(五)服務貿易水平整體仍然有待提升。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水平較低,服務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不協調困境,服務供給尚無法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服務需求。2009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始終處于逆差狀態,且在2018年之前逆差規模呈現逐步擴大趨勢。其中,2018年逆差規模創曆史新高,達到2582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16.8倍。2020-2022年,受疫情防控帶來的跨境旅行支出減少和運輸收入增加影響,服務貿易逆差規模小有收窄。隨著2023年全球各國疫情防控相繼實現平穩轉段,尤其是在各國競相放開入境旅遊市場的帶動下,逆差再次呈現擴大態勢。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對我國服務貿易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字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表明,我國服務貿易限制程度不僅遠高于OECD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巴西、南非、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此外,美歐在數字貿易規則中先行一步,其主張的數據跨境自由流動規則對我國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的理念形成一定沖擊。美國將補貼、勞工標准、環境問題、競爭原則、政府采購等多個新議題帶入服務貿易談判,對我國形成擠壓態勢。
(一)以政策支持促進外貿主體發展。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增強企業跨國經營能力,推動形成一批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本土跨國公司。充分運用貿易信貸、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鼓勵我國企業發揮自身産品優勢,爲東盟、中亞、西亞、俄羅斯、中東歐、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提供物美價廉的生産設備、中間件和消費品。進一步簡化退稅政策和流程,提升出口退稅效率。積極鼓勵我國企業前往重點合作國家和地區開展産品推廣活動,提升我國企業産品在相關合作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和重點國家在認證經營者(AEO)互認方面的合作,便利我國優質外貿企業出口。搭建內外貿供需對接平台,暢通企業“出口轉內銷”的渠道,爲企業打通國內外市場提供便利。
有效應對企業外遷。打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著力協調與整合各部門和各系統間政務審批流程,進一步擴大數字化服務平台覆蓋範圍,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鼓勵外資企業在國內進行異地産業轉移,盡可能延長勞動密集型外資企業在華生産經營期限。大力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在國內的異地轉移,盡可能多地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外資企業搬遷轉移,爲東部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發展空間,同時加速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加快完善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提高鐵路和公路網絡覆蓋程度,提高中西部地區資源和商品的物流流通效率,保障外資企業搬遷到中西部地區也能夠便利地開展生産經營和對外貿易。
(二)以創新推動外貿動能加速轉換。以科技創新推動産品結構升級。加大對高端芯片制造設備以及先進電子元器件等關鍵“卡脖子”環節基礎研發的資金投入力度,率先在大規模産業化應用所面臨的關鍵技術瓶頸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充分利用我國獨特的新型制優勢,積極爲✅本土優質龍頭企業開拓廣闊市場空間。設立政府引導型基金,持續鼓勵風險投資等各類風險資本進入相關領域,激勵企業依托自身優勢全力縮小技術代差。探索將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政策支持廣泛推廣至相關行業與領域的所有零部件制造環節。同時,借鑒農機裝備的成功經驗,對一些關鍵零部件的采購實施補貼政策。
以模式創新促進外貿新業態和服務貿易發展。大力推廣我國已取得顯著成效的保稅倉跨境電商模式等創新模式,協同推進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模式的持續創新。持續支持我國跨境電商平台企業和第三方支付企業,通過參股、並購及構建行業聯盟等方式,不斷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進一步拓展我國電子支付體系在東盟成員國的應用範圍,加速構建跨國統一的跨境電商支付平台。同時,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發展進程,推動服務貿易模式實現轉型升級。積極拓展遠程醫療、互聯網金融等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向全球市場提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服務産品。著力提升服務貿易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引導外資向新興服務貿易行業傾斜,逐步培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鼓勵服務貿易企業積極開展國際標准和資質認證,不斷提升承接國際服務業務的能力和水平。
(三)以優化布局開拓外貿新空間。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格局。強化東部沿海地區在科技創新、金融服務、高端制造等領域的優勢,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提升中西部和東北開放水平,加大對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培育特色優勢産業,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通過産業轉移、對口支援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加強內陸與沿海地區、東部與西部地區合作,推動內陸口岸建設,發揮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優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拓展外貿發展空間。
發揮國內各類開放平台優勢。提升各類平台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爲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最大限度發揮國家級經開區産業創新優勢,全面提升國家級經開區對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台、培育壯大優勢産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爲中西部省份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提供必要平台支持。拓展綜合保稅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境內關外”類平台業務類型,構建“保稅+”産業鏈,打造高水平雙✅向開放平台。依托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大力推進進口資源、農産品落地加工等産業發展,增強邊(跨)境合作區作爲境內外物流節點的聯運、轉運和集散能力。
(四)以制度型開放優化外貿環境。加快對接高標准經貿規則。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推進和海合會、歐亞經濟聯盟等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等FTA逐步升級,引導東盟各國逐步降低汽車、動力電池等産品的進口關稅稅率,深化我國和東盟在新能源産業鏈上的合作。探索和歐盟等簽署相關貿易協定,盡可能在規則層面破解歐美國家和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保護主義政策。搶抓RCEP協定生效機遇,用足用好市場開放承諾和規則,深度參與區域産業鏈供應鏈重塑,擴大優勢産品出口和優質商品進口,持續深化與以東盟爲重點的RCEP區域合作,加快推進互聯✅互通✅水平,逐步降低貿易成本和提升通關便利。更加有力地開展圍繞規則制定的國際協調工作,通過議程設置、規則制定、理念溝通以及制度性理念傳播等方式影響國際規則的設計,將自身的政策話語國際化、合法化,逐步提升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影響力。
健全同國際經貿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作爲推進國內改革的動力,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制度型深化改革,將數字貿易規則的構建與我國制度型開放緊密結合。提升勞工標准條款談判的靈活性,將中歐投資協定勞工條款作爲未來自貿協定的“模板”,並積極在國際上推廣自貿協定的新型勞工規則。推動企業、協會積極參與國際規則重構談判與溝通。加強對國際經貿新議題的深入研究,積極參與議題和規則制定,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制度性話語權。
《現代國企研究》雜志是由中央黨校國務院國資委分校、全國黨建研究會國有企業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指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人才研究中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社科類期刊。2010年創刊以來,雜志秉持“啓迪國企現✅代思維 領航國企特色實踐”的宗旨,突出評論特色,圍繞國企改革和國企黨建兩大主題,研究發展規律,解析制度精髓,探索實踐途徑,已成爲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權威研究平台和主流輿論陣地。國內統一刊號:CN11-5992/F 全年定價420元
上一篇:外贸开发平台免费2000万美金外贸订单竟靠AI拿下!阿里国际 下一篇:外贸开发平台免费史上最全!102个免费的外贸开发客户渠道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