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制造的必要性AI赋能广州“造车健城”
作者:QY球友会体育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02-19 23:55:51
全市共培育31個人工智能産業重點載體(19個科研機構+12個産業園區),形成“一核牽引,多點支撐”的産業布局,“一核”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多點”指廣州珠江沿✅岸高端産業園以及分布在全市的數字化園區、龍頭企業、燈塔類工廠、智能化車間。
廣州加速構建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爲引領,6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爲主體,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爲代表的“1+6+N”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布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示範等方向,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
當今世界,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爲主要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深入推進。廣州“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也將人工智能作爲15個戰略性産業集群中的重要一極。
作爲全市人工智能産業鏈的牽頭單位,市科技局介紹,目前,廣州正大力推動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持續加強數據、網絡、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豐富拓展人工智能服務新場景,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在廣州,與DeepSeek模型相關的AI技術也已“落地”金融、醫藥、算力中心、雲計算、車企、政府專網等更豐富、更有深度的AI應用場景。
未來,廣州要建成人工智能活力城市,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市“添磚加瓦”。
市科技局介紹,廣州已陸續出台人工智能産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爲産業鏈原始創新、産業孵化主陣地,並遴選“造車健城”4條人工智能優勢賽道(“造”—AI+先進制造、“車”—AI+車輛交通、“健”—AI+健康醫療、“城”—AI+城市治理),每條賽道遴選一批重點培育企業,構建百花齊放、相互賦能的人工智能産業新生態。
AI+先進制造領域,“燈塔工廠”是其優秀代表。“燈塔工廠”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將數字化生産技術由小範圍試點推向大規模應用並獲得巨大財務收益的成功企業,是具有榜樣意義的“數字化制造”和“工業化4.0”示範者,也被譽爲“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目前,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廣州有廣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態工廠、寶潔廣州黃埔工廠和美的空調廣州南沙工廠。
廣汽埃安番禺智能生態工廠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技術等技術,工廠內600多個機器人正在按照設定好的程序“熱火朝天”地工作,工廠還部署40多個第四次工業革命用例,爲客戶提供超過10萬種配置選項,這樣的“燈塔工廠”生産效率能提高50%,交付時間縮短33%,一次驗收合格率提高8%,制造成本降低58%。寶潔廣州黃埔工廠利用人工智能、柔性自動化和數字孿生技術,快速提升了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將庫存和物流成本分別降低了30%和15%,三年內的准時交付率達到99.9%。美的空調廣州南沙工廠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實現勞動效率提高28%,單位成本降低14%,訂單交付期縮短56%。
AI+車輛交通領域,佳都科技的佳都知行大模型入選2023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50強。
佳都科技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兼通用大模型研究中心主任王凱博士告訴記者:“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已賦能珠江新城花城廣場區域的16個路口,實現智能交通信號優化。我們利用在各路口加裝的雷視一體機,將雷達的軌迹數據和視頻的圖像數據相結合,精准刻畫路口機非人的行爲活動。經過大模型的分析推理,可以深入挖掘這些精細化數據的價值,實現交通流預測、信控方案自動生成與優化等功能,通過提供更合理的交通信號配時,減少或減輕擁堵情況的發生。”
AI+健康醫療領域,廣州衆多醫療機構和藥企都在專注于AI賦能。例如,金域醫學就攜手相關醫療機構,基于公司覆蓋31個省份,總量超1億例的篩查大數據,結合全自動化設備、AI輔助篩查算法,已實現宮頸癌篩查和防控全過程的數據要素賦能。
AI+城市治理領域,廣州已發布《數字廣州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13535”的總體架構,提出到2030年,力爭建成數字中國標杆城市,2035年力爭成爲全球數字科技及産業創新高地。2025年,廣州要實現80%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目前,中科智城、中科雲圖等衆多廣州企業也正助力廣州的智慧城市建設。
市科技局介紹,目前廣州共有30家企業被評爲省大數據骨幹企業、13家企業被評爲省人工智能骨幹企業,數量均居全省第一,4家企業入選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優勝單位。致景科技、樹根互聯、探迹、黑格智能等6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上榜《2024年全球獨角獸榜》。
此外,廣州共有14個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除佳都科技外,雲從科技的從容大模型也入選2023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綜合競爭力50強。隨著“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加緊建設,未來,在上述四條賽道上,將有更多企業“百花齊放”。
市科技局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31個人工智能産業重點載體(19個科研機構+12個産業園區),形成“一核牽引,多點支撐”的産業布局,“一核”指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多點”指廣州珠江沿岸高端産業園以及分布在全市的數字化園區、龍頭企業、燈塔類工廠、智能化車間。目前,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中大國際創新谷以及黃花崗科技園人工智能産業園區等4個園區獲評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園,數量居全省第一。
科技支撐方面,廣州加速構建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爲引領,6個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爲主體,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爲代表的“1+6+N”科技創新體系,積極布局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示範等方向,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例如,琶洲實驗室李遠清團隊的腦機接口設備就亮✅相了2025年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利用該設備,患者眨眨眼就可以控制病房內的一些設備,該設備已在多家醫院應用。
而位于中山大學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也不斷利用算力資源賦能百行千業。廣船國際近年來借助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強大的超算資源進行了“探索三號”科考船、全系列油輪、散貨船以及豪華客滾船等的優化設計,各項技術指標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超算的助力下,廣船國際大幅降低了研發成本,提高了研發效率,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全球訂單紛至沓來,船舶交付期排至2029年,各類船型銷售額增加超過數十億元。
國家超算廣州中心還將服務廣州低空經濟。中心與廣州市氣象局的相關下屬部門,正在合作探討如何在小區域內、垂直尺度上進行氣象精准預報,中心有專門的團隊在做氣象方面的人工智能應用。在傳統的氣象預報領域,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從降水到空氣質量預報,再到地面上河流的風暴潮預警、海洋風浪預報,全部都已在超算平台上展開運行,實現高精度的預報,將爲低空經濟提供更爲可靠的飛行條件預測。
2023年底,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上線了新一代的超算天河星逸,新一代超算能夠在各個指標上實現性能的倍增,用戶的體驗感會更好。除了傳統的CPU算力之外,GPU的算力也擴增了不少,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方面的算力的需求。
市科技局介紹,廣州已建成“通智超”綜合算力體系。據調研,綜合算力規模達到14416P,其中通算規模約8654P、智算約5651P、超算約111P,公共算力方面,廣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二期項目200P國産算力已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
算法方面,由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琶洲算法大賽已經開展3屆,並已形成全球影響。去年的第三屆琶洲算法大賽吸引了全球36個國家、超過6000支隊伍參與,參賽規模創曆史新高。
大數據方面,廣州市印發了《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辦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全面開啓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首創“運商分離”模式,引起全國關注,對接來自全國各地70多家數據商,推出涵蓋金融、環保、交通、醫療、文旅等領域67款公共數據産品。
人工智能的發展還離不開應用場景的示範。廣州發揮重點場景示範效應,啓動“數據要素×”行動,廣州低空數據開發利用相關工作,已入選國家重點聯系示範場景,綠色低碳數據産品入選國家“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廣州7家企業上榜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名單,居全省第一。
接下來,市科技局將牽頭做好人工智能産業發展工作,謀劃制定産業促進條例、加快出台全市實施方案、組建産業辦公室,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在生命健康、傳統産業升級、智能無人系統等方面深調研謀實招。通過供需兩端發力,激發智算服務活力,聚焦優勢領域,激發模型應用活力,打造優秀案例,激發場景創新活力,深化數據治理,激發數據供給活力,多方協同合作,激發生態賦能活力,將廣州建設成爲人工智能活力城市,支撐建成科技創新強市。
未來,廣州現代化産業還將進一步提升含“智”量,加速“數實融合”,進一步推動全市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動更多規上工業企業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數字化轉型,帶動企業上雲、用雲、降本增效。
營業執照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互聯網出版機構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許可證
上一篇:进出口代理的数字化转型路径_数字化制造的必要性 下一篇:平高电气领衔河南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三颗星认证揭示未来发展新机